食物與情緒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關聯

很多人應該會覺得很奇怪,我老公為甚麼會變這麼胖,又為甚麼會瘦這麼快,其中一個最大的因素,就是他大量減少「情緒性進食」的行為。即使他三餐都吃得很健康,早上吃燕麥片配豆漿,中午簡單吃,晚餐吃肉類配沙拉,看起來一切都是這麼健康。真正的問題出在他在睡覺前,可以嗑掉一大盤洋芋片,外加灑上滿滿融化的起司,這是他一個「補償自己辛苦工作一天」的儀式行為。

下視丘是調節飢餓與飽食的生理狀態的其中一個關鍵點可是更具威力的酬償系統(reward system)能凌駕(override)飽食中樞的信號這個在研究上的證據是食物上癮的生理徵狀和藥物跟酒精類似(Warren,Gold 2007)食物能引起腦內啡分泌

某些跟個人情感有連結的食物更能安撫情緒,正面或負面的情緒渴求的食物不盡相同,而研究顯示正向情緒對渴求大過負面情緒的渴求(Mindless Eating, chapter 7)。

而在有飲食障礙的個案研究發現這些患者的血清素濃度較低結果支持患者用進食行為來因應長期低落的情緒的假設(Spring et al.,2008; Wurtman & Wurtman, 1995)

以上的話翻成白話文就是在說

1:吃某些食物令人感到快樂

2:心情不好的時候更容易想靠吃東西來回復心情而有些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有這個傾向

3:我們吃東西常常不是因為[]而是因為需要感到快樂

4:這種需要感到快樂的進食叫做:情緒性進食

5:某些有「情感」連結的食物能讓你感到情緒被安撫。

6:心情不好的時候會渴望食物,心情好的時候更容易想吃東西來慶祝。

情緒性進食的幾個徵兆

1.       在有壓力的狀態下,突然感到肚子餓

2.       單純突然很想吃某樣食物

3.       怎麼吃都感受不到[]的感覺

4.       吃完東西後感到莫名的罪惡感

 

接下來,再這一系列的文章裏,我會談到更多情緒跟食物的關聯,以及如何減少情緒性飲食的方法,大家敬請期待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的身心靈沙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